昆侖14 號是青海省農林科學院作物所選育的青稞優良新品種,原代號09yn-13,大麥屬變種。青海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,定名為昆侖14 號。該品種具有生育期短、品質優良、植株矮抗倒伏、中抗條紋病和云紋病、豐產性好、適應廣等特點。
1 選育經過
2007 年以優良青稞白91-97-3 為母本、優質青稞品種昆侖12 號為父本,進行有性雜交。2007 年冬季在云南元謀進行了混選,2008 年在西寧進行了穗選,2008 年冬季在云南元謀進行了穗選,2009 年在青海西寧進行了株選,2009 年冬季在云南元謀進行了株系選擇,代號為09yn-04。2010 年夏季在西寧進行了品系比較試驗,2011-2012 年進行了全省青稞區域試驗,2012-2013 年進行了全省青稞生產試驗。
2 特征特性
2.1 農藝性狀 昆侖14 號在適宜種種植區生育期106d 左右,春性,中早熟。播種至出苗20±3d,期間≥ 0℃ 積溫134.31±4.22℃ ;出苗至抽穗56±2d,期間≥ 0℃ 積溫518.32±6.21℃ ;抽穗至成熟50±3d,期間≥ 0℃ 積溫825.00±6.32℃ ;生育期106±3d,期間≥ 0℃積溫 1343.32±19.41℃,全生育期126±3d,期間≥ 0℃積溫 1477.63±17.28℃。昆侖14 號適合于高位水地,柴達木綠洲灌溉農業區、高寒冷涼山旱地種植。
2.2 品質表現 昆侖14 號經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分析化驗中心分析檢測,蛋白質11.08%,總淀粉54.98%,β- 葡聚糖4.16%,直鏈淀粉占總淀粉的 20.6%,支鏈淀粉占總淀粉的79.4% ;天門冬氨酸asp 為 0.598%、絲氨酸ser 為1.497%、谷氨酸glu 為0.535%、甘氨酸gly 為0.306%、組氨酸his 為0.501%、精氨酸 arg 為0.500%、蘇氨酸thr 為1.193%、丙氨酸ala 為0.441%、脯氨酸pro 為0.736%、半胱氨酸cys 為 0.647%、酪氨酸tyr 為0.211%、纈氨酸val 為0.047%、甲硫氨酸met 為0.518%、賴氨酸lys 為0.657%、異亮氨酸ile 為0.715%、亮氨酸leu 為0.298%、苯丙氨酸 phe 為0.210%。17 種氨基酸總量為10.95%。
2.3 抗性表現 昆侖14 號耐旱、耐寒、耐濕、耐鹽堿性中,抗倒伏性強,不易落粒。屬中稈型,株高 100~110cm,抗倒伏性好。中抗青稞條紋病、云紋?。?2013 年在海北州門源縣、海晏縣種植條紋病發病率為 0,對照品種柴青1 號、北青6 號平均發病率分別為0、 0.43% ;云紋病平均發病率為3.06%,對照品種柴青1 號、北青6 號平均發病率分別為8.87%、6.67%。
3 產量表現
2011 年青海省青稞區域試驗中每hm2 平均產量 43.17kg,居第3 位,比對照品種柴青1 號減產0.85%(8 個試點試驗數據進行的聯合方差分析結果顯示,其產量與對照品種柴青1 號相比差異不顯著);2012 年全省青稞區域試驗中平均產量49.75kg,居第1 位,比對照1 柴青1 號平均增產17.79%,比對照2 北青6 號平均增產54.12% ;2012 年青海省青稞生產試驗中平均產量42.76kg,居第2 位,分別比對照品種柴青1 號、北青6 號平均增產17.47%、31.35% ;2013 年青稞生產試驗中平均產量43.09kg,居第2 位,分別比對照品種柴青1 號、北青6 號平均增產6.30%、37.13%。2013 年在青海省都蘭縣巴隆鄉示范種植2.82hm2,經專家組驗收,每hm2 實收78.25kg(理論產量80.91kg)。
4 栽培技術要點
該品種忌連作,秋深翻,每hm2 施農家肥 22500~30000kg,播前施純氮68~90kg、五氧化二磷 60~83kg。3 月中下旬至4 月上旬播種,條播,播深 4~6.5cm。每hm2 播量225~300kg,保苗330 萬~360 萬株,保穗360 萬~420 萬穗,青稞出苗后要及時查苗補苗,疏密補缺。破除板結,達到勻苗、全苗,為壯苗奠定基礎。3 葉期結合松土、除草,除人工鋤草外,還采用化學方法鋤草,其中2,4-d 丁酯應用最廣。一般在青稞分蘗期噴撒2,4-d 丁酯0.01kg/hm2,兌水 30~40kg。視苗情追施純氮18~30kg/hm2,有灌溉條件的地方及時澆水。孕穗期至抽穗期葉面噴施1~2 次 0.3%濃度的磷酸二氫鉀溶液,當全田90% 的穗轉黃后及時收獲。